• 安徽科技报旗下新闻网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
  • 安徽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安科评论

    【地评线】徽评:在保护与展示中写就好“运”安徽的精彩篇章

    来源:安徽新闻网 责编:周雪晴 发布:2024-06-28 11:06:10 0

    举世闻名的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是目前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这条奔流了2500多年的大河,见证了吴越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等地域性文化的繁荣交汇。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十年间,大运河沿途8个省市,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同时,助力经济转型、文化保护、生态修复在大运河产生叠加效应,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运河两岸,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沿岸各地坚持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宗旨,造就生机勃勃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让古老的大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

    而钟灵毓秀的江淮大地,与大运河更是有着不解之缘。2021年8月,灵璧凤山大道隋唐运河遗址,首次在运河考古中发现利用自然河道拓宽通济渠的证据,完整地揭露河段并呈现运河开挖、使用、淤塞、清淤及废弃的全过程,确认了主、副航道的漕运模式以及“木岸狭河”河道工程设施,实证了《隋书》中关于通济渠开通的记载。同样引人注目有安徽淮北市濉溪县柳孜运河遗址。经1999年、2012年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唐宋时期的河道、河堤、石筑桥墩,出土八艘木质沉船等诸多文物。如果说,这些都是古迹,那么,大运河还给安徽留下最为珍贵的一段活水。穿越宿州泗县“十里井”的5.8公里故道保持着最为完整的运河原始风貌,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唯一活态遗址。

    凡此种种,都是好“运”安徽的见证。而在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十年间之际,需要我们发掘与展示的,还有许许多多。特别是,当江淮大地上已经拥有如此令人瞩目、令人骄傲的与大运河有关的考古成就时,如何保护、如何展示,更是我们的“必修课”。这些考古成就,是先人智慧、辛劳与自信的载体,是他们改造自然、创造生活的见证,因此,保护与展示好这些考古成就,是对大运河最好的致敬方式,是对中华民族的先辈最好的致敬方式。

    令人欣慰的是,安徽在保护与展示与运河有关的考古成就的过程中,无论是举措还是成就,都是可圈可点。大运河入皖之后,一路向东,流入古城宿州。这是一座因运河而生,又因运河而兴的千年古城。宿州市博物馆三楼,一面墙便是“一眼千年”:千年大运河的地层剖面。值得称奇的是,这不是艺术创作,而是技术人员融合现代科技,将几十公里外的灵璧凤山大道隋唐运河遗址搬进博物馆并被“挂”在走廊墙面。从此,这堵“一眼千年”的大运河的地层剖面,一直无声地向万千后人诉说着大运河昔日的荣光。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发掘与保护并重,保护与展示并重。今天,我们越来越重视加速运河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让越来越多的人从中了解历史底蕴,感悟先民智慧,厚植家国情怀,进一步让运河文化焕发新生,从而写就好“运”安徽、好“运”中国的精彩篇章。(范德洲)

    手机扫一扫也能查看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址举报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感谢各位监督反馈。
    • 举报网址:https://www.ahkjxww.com/ankepinglun/36369.html
    • 广告 重复、旧闻 格式问题 低俗 标题夸张 与事实不符 疑似抄袭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