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科技报旗下新闻网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
  • 安徽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当前位置:首页 > 江淮副刊

    宿州有座雪花山

    来源:安徽科技报 责编:周雪晴 发布:2024-05-30 10:05:21 0

    雪花村原本不叫雪花村,它是由大泽乡镇原来的全湖、王寨、铁棍陈三村合并而成的新村,因境内有座名气很大的雪花公主墓,当地人称雪花山而得名。我和宿州市作家协会的一众作家到村采风时正值莺飞草长的春天。小车徐徐进入乡间小道,打开车窗,田野的清风与麦苗、油菜花和梨花的馨香一起飘进车内,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此时此刻,无论是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是洁白无瑕的梨花,都迫不及待地进入我的视线,流进我的心里。我就这样猝不及防地与雪花村相遇了。

    相遇雪花村其实是件可遇而不可求的艳遇。花的海洋,美的世界,与当下最流行的歌儿《上春山》的情景与意境是那么惊人地相似。“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今天原是平常一天,因为遇见你而不平凡。”我们在醉人的春天里寻觅岁月的脚印与生命的美好。大美四月,春光明媚,鲜花盛开,远远望去雪花山已绿意盎然了,雪花山上其实没有花,只有高大挺拔的松柏,树林密不透风,显得阴森森的,若是一个人进来心里肯定会突突地打鼓。乌鸦与麻雀们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一开始旁若无人的打闹着,待发现我们长驱直入且人多势众时才扑拉拉地尖叫着飞出林外,寻找属于它们自己的天空去了。

    雪花山不大,一个大土堆而已。之所以叫它雪花山,是因为人们对陈胜的妹妹雪花公主高山仰止。又因为陈雪花被害时,天上下起漫天大雪,而后雪花变成了雪堆,雪堆变成了雪山,因此人们叫它雪花山。我们登上雪花山时,看见墓的东南和西北各有两个深坑,村干部告诉我们这是很多年前盗墓贼留下的罪证。一位作家不经意间竟发现了一块带着泥土的青砖,从砖的厚度、纹理和破损程度来看应是一块汉砖。它与雪花山、雪花公主是否能扯上关系,有待专家们作进一步的考证。雪花山没有墓碑,也没有文物部门设立的任何保护的标志,甚至没有一条通往雪花山的硬化道路,以至于我们把车停在了很远的地方,回去时因泥污所溅,白色的车辆秒变“大花脸”。

    雪花墓是一个充满传奇故事的小土丘,据当地人口口相传,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妹妹陈雪花就葬在这里。陈雪花是跟随哥哥陈胜一起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的,当年,陈胜吴广领兵向暴秦发起进攻时,能征善战的陈雪花白天上阵杀敌,晚上便在故乡阳城领导妇女筹军饷,做寒衣,支援起义军。陈雪花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经常接济附近的穷苦人。深得一方百姓拥戴。只是这里所说的阳城并非司马迁《史记》里所说的河南阳城,而是现今宿州浍河边上雪花村的铁棍陈一带。

    据传,秦二世元年冬,起义军失败,秦军大举进攻阳城。陈雪花率领当地义军奋起抗敌。秦军攻城十几天,死伤无数,陈雪花总是身先士卒,身披红披风,手持双剑在城门前奋力杀敌,俨然一位威风八面的女将军。突然有一天,等陈雪花杀退了敌人,刚要返回城中时,不料有一只冷箭射中后胸,陈雪花顿时血流如注,最终倒在了马背上,后不幸阵亡,城被秦军攻破。秦军把她的尸首挂在城外的一棵大树上,昭告百姓:“有敢收殓埋葬者,斩!”那夜,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当地百姓忧心如焚,惦念陈雪花尸体。第二天早晨,风停雨止,陈雪花的尸体和那棵大树都不见了踪影。却在那里出现一座五六丈高的大雪山。秦军闻讯赶来,恼羞成怒,挥舞斧凿,企图把雪花山夷为平地。谁知雪堆已变成坚硬冰块,异常坚硬,被斧凿一击,却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满天冰块乱飞,砸得秦军尸横遍野,侥幸存活者纷纷抱头鼠窜。

    第二年春天,冰雪消溶,雪花山变成了一座青冢,巍然屹立。墓上芳草萋萋,野花飘香。光阴荏苒,沧海桑田,两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仍然没有忘记他们所崇拜的巾帼英雄——雪花公主。据传陈雪花葬后,经常显灵为乡亲们分忧解难。如附近穷苦人每遇红白喜事都要到雪花坟前焚香祈祷,所求锅碗瓢勺次日即可到坟旁去取。事后再如数送还。后来村里有一户财主,因为儿子结婚也跑到雪花墓前祈祷,欲借银碗银筷等使用,并保证三天送还。谁知财主贪心,在送还时竟私下隐匿了一只银碗和一双银筷。此事激怒了陈雪花,从此以后不管谁有事前来烧香祈祷,都借不出银碗银筷了。虽然是个传说,却教育人们做人做事都要讲究诚信,也道出了人们对陈雪花的眷恋。

    还有一种说法:陈雪花被官兵杀害后,暴尸在荒郊野外,传说是成千上万的蚂蚁把陈雪花的尸体给埋起来了,最后就形成这个土丘。土丘上很快长出一棵又高又大的梨树,结的梨子相当香甜,因为长在雪花山上,人们都叫它雪花梨,据说这棵雪花梨树被当年的盗墓贼给毁了。当地老百姓为感雪花公主的恩德,便在山上栽满了松树,从而形成了今天雪花山一年四季松涛起舞,树影婆娑的壮丽景观。

    据驻村干部杨浩介绍, 该村依托邻近祁东煤矿的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在沿祁东矿公路两侧开发建设门面房三百多间和一个农贸市场、两条商业街,带动了本村500多人就业,年交易额实现800多万元。吸纳了建筑业、饮食业、商业、副食品销售和加工制造业等200余名人员就业。雪花村还从外地引进黄金梨新品种,融入当地黄土地,长出了比当年雪花山的雪花梨还要好吃的雪花黄金梨。目前梨园面积已超过百亩,被当地人称作“小砀山”。

    离开雪花村时,村干部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了一程又一程,并一再叮嘱:等梨熟时一定要再来一趟雪花村。是啊,乡村振兴离不开作家们的参与,作家们更需要雪花村这样的创作土壤。

    作者简介:

    汪德兰,笔名汪云海,安徽宿州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会员。退休后开始发表作品,2017年以来,已在各类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散文、小说等文艺作品百余篇,著有散文集《青春如诗》。

    手机扫一扫也能查看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址举报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感谢各位监督反馈。
    • 举报网址:https://www.ahkjxww.com/jianghuaifukan/35029.html
    • 广告 重复、旧闻 格式问题 低俗 标题夸张 与事实不符 疑似抄袭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