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科技报旗下新闻网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
  • 安徽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医疗 > 健康生活

    研究显示手机也是“过敏原”

    来源:安徽科技报 责编:王雨若 发布:2022-11-23 15:11:47 0

    《2022年移动状态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移动设备使用量为3.8万亿小时,创历史新高,我国用户使用手机时长居全球第17位,平均每天3.3小时。如今,手机几乎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出门可以不带钱和钥匙,但绝不能不带手机。手机在绑架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威胁着健康。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手机上蓄积了大量尘螨、灰尘等过敏原和细菌,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研究团队选取了15名受试者,用静电湿巾在其手机表面取样。结果发现,所有手机表面都检出了大量过敏原、β-D葡聚糖和内毒素,特别是养宠物的人,手机表面还携带了猫狗身上的毛发和致病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李红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手机不离手已成常态,人们出行、朋友聚会、做饭、吃饭、上厕所时都会携带,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病菌就会黏附在上面。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曾发现,手机携带的细菌数量是马桶坐垫的10倍。新研究中发现,手机表面检出大量β-D葡聚糖和内毒素,前者存在于真菌细胞壁中,人们长期接触这类物质,会导致慢性气道和刺激性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非常耐高温,在100℃的高温下加热1小时也不会被破坏,它可导致人体发生炎症反应,出现皮炎、腹泻、发烧等不适。而且,一些生产厂商在制造手机外壳时,常添加了镍、镉、铬等金属成分,使其外观更漂亮,而这些金属是常见的过敏原。若长时间“煲电话粥”或用手指滑动屏幕,很可能引发“手机皮炎”,患者多表现为接触部位瘙痒、红疹等。

    李红梅表示:“虽然新研究中给出了解决之道,即使用含有氯己定、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单宁酸和苯甲酸苄酯等成分的清洗液,定期擦拭即可有效减少手机表面的病菌,但这类产品很难在购买到。因此,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消毒,如果使用频率较高,每天早、中、晚将手机壳拆下来,用含有酒精的湿巾擦一遍;若使用时间短、频率低,每天擦一遍即可。本身就是过敏体质或家里养宠物的人,更要注意对手机进行消毒。而且,不要把手机带进厨房、厕所,更不要边吃饭边玩手机,以免沾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引起消化系统疾病。”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玩手机时间不宜过长;摸手机后最好不要再摸脸、抠鼻子;打电话时可使用耳机,以远离皮肤;不用手机时别随意丢在包里,可放在夹层中,以减少与其他物品频繁接触;如厕时最好不要带手机或放入口袋,上完厕所,洗净双手后再拿手机。(张冕)

    手机扫一扫也能查看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址举报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感谢各位监督反馈。
    • 举报网址:https://www.ahkjxww.com/jiankangshenghuo/2875.html
    • 广告 重复、旧闻 格式问题 低俗 标题夸张 与事实不符 疑似抄袭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