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我国饮茶历史渊远流长,袅袅茶香养心安神,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立足茶文化,结合徽州特色茶叶品种种植生产,打造茶味悠长的特色科教平台。走进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不仅可以学茶礼、品茶道,还能了解从一片鲜叶到一杯茶的蜕变。
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外部景象。
传承特色茶味无穷
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谢裕大茶博园内,总面积3500平方米,场馆外观体现出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徽风皖韵的博物馆外,一垄一垄的茶树遍布在山岭与薄雾之间,可谓壮观绝美。该博物馆收藏了各种徽州民间传统制茶工具、茶文化书籍等,现有藏品355件,是集黄山毛峰创始人谢正安及黄山毛峰茶的发展史、茶叶制作工艺展示、茶道表演、品茗为一体,以宣传徽州文化和徽州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馆,展现了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
亲手体验制茶工序,方能理解茶味无穷。谢裕大科普教育实践基地致力于成为徽派茶文化传播推广的中心,积极响应号召,对传统的观光体验式研学游进行创新突破,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发新式劳动教育课。基地与省内多所小学展开合作,开展茶文化研学活动,带孩子们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茶的制作工艺,体验采茶、炒茶,学习徽茶的相关知识,在劳动中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劳动教育感受茶趣
连绵起伏的茶山景色宜人,翠绿的茶园恬静自然。孩子们挎着小竹篓,戴着遮阳帽,欢呼雀跃地穿梭在茶园。工作人员将两片不同形态的叶片捏在手中向孩子们展示,耐心又亲切地指导孩子们,什么样的茶叶符合采摘要求,什么样的茶叶已经没有制茶价值。孩子们细细观察每一棵茶树,认真寻找符合要求的茶叶,把青翠鲜嫩的绿芽揽入筐中。
在基地的手工制茶坊里,采摘的鲜叶会由孩子们亲手完成后续制作。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耐心向他们演示、讲解制茶工序,原叶在师傅的手中,以最传统的手法,经过炒青、揉捻、做形、干燥烘焙等流程,逐渐变得深沉,沁人心脾的茶香愈发浓郁。孩子们瞪大眼睛跃跃欲试,亲自上手体验制茶之趣。制茶不易,火候掌握稍有不慎,就无法制成一捧好茶,大多数孩子的茶叶,不是火候不足,就是火力过旺,这也让他们明白了其中辛苦,珍惜每一杯茶来之不易。
工作人员介绍说:“劳动教育课程是我们基地的一大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的目的就是让茶文化更好地传播,让大家在实际体验中加深理解和感受。”劳动式课程体验项目,打破了以往参观式教学游客积极性差、内容传达困难等局限性,让游客亲自参与寻茶、炒茶、品茶项目,在动手实践中知茶礼、学茶艺、懂茶趣。优质的科普研学内容已吸引部分学校长期合作,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打造双向受益的教育实践平台。
红色教育铸魂育人
近年来,基地依托徽州区优质的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教育,打造专题培训课堂,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参与者接受红色精神洗礼,铸魂育人,传承红色基因。
面对疫情等大环境影响和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基地积极开拓新思路,注重研学课程品质开发,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又设计出多种新的活动形式。根据有关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课程等文件精神和指导纲要,结合对学校、校外活动基地、家长、学生等群体进行的调研反馈,谢裕大茶文化科普教育基地改良设计出了“徽州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中国梦、少年说”“我爱家乡”等新的系统课题,摸索出了绿色+红色夏令营、绿色+红色冬令营、古装穿越、亲子情景剧体验等全新体验活动,通过现场教学、专题教学、情景教学的方式,让游客学习徽州文化、徽茶文化、红色文化,得到了学校、家长、孩子们的高度认可。
仅2021年,谢裕大科普教育基地就接待省内外研学游客万余人次。基地工作人员表示,今后基地将继续以茶叶知识科普活动和绿茶制作技艺为基础,开创茶+N的新模式,改善旅游和研学的方式,结合徽州茶文化和自然、红色资源、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黄山面向全国的徽茶文化研学科普大本营。(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葛婷 实习记者 王仁搏)
手机扫一扫也能查看
版权所有:安徽科技新闻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Copyright © www.ahkj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34120220005 |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4116号-1 |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51号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 举报邮箱:282894585@qq.com、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248号交通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