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剧的概念
文人剧概念按徐子方先生《曲学与中国戏剧学论稿》定义,专指明中叶以后由文人创作的符合他们审美意趣的短杂剧。郑振铎先生在《清人杂剧初集序》中提出,纯正之文人剧完成在清代。此外,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郑世鲜研究员提出元代文人剧概念,以探究明清文人剧产生的源流。本文综合了上述学者的观点。
元明清文人剧流变
元代是杂剧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诸如关汉卿、马致远等一批杰出的剧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到了明代,传奇剧开始兴起,文人剧创作更加注重情节构造和人物刻画,如汤显祖的《牡丹亭》便是典型代表(汤显祖的老师罗汝芳曾为太湖县知县,该剧创作深受罗汝芳的影响)。清代则是文人剧的成熟和完善阶段,文人对戏曲的参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品在文学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赵文楷《菊花新梦稿》赏析
赵文楷的《菊花新梦稿》不仅是其高中状元前的戏剧作品,更是他个人品质和文人精神的体现。剧中以“又陶居士”自喻,展现了赵文楷对陶渊明高洁人格的仰慕。通过与菊花仙子的对话,赵文楷巧妙地预示了自己未来的成就,显示了其非凡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
此外,剧中的“廉厉踔发”和“如菊高洁”等元素,更是赵文楷一生坚守信念、追求高洁的真实写照。
《菊花新梦》太湖曲子戏非遗创排的意义
太湖曲子戏,俗称唱曲子,源自温州的南戏,经流传来到江西弋阳,滋生出弋阳腔。元末明初,江西弋阳人口迁徙,从江西瓦屑坝、鄱阳湖、饶州等地迁入太湖,与本地民间山歌、小调、灯会演唱相结合,错用乡语、依调而歌、伴以锣鼓,形成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太湖曲子戏。
清朝乾嘉时期,太湖县演出曲子戏比较频繁。状元赵文楷回乡时曾观看太湖曲子戏《黄金印》,写下“着一件粉碎黑貂裘,当日谁言苏季子;佩六个斗大黄金印,今日才识武安君”的对联。《菊花新梦稿》写作于太湖曲子戏昌盛的清代乾嘉时期,是赵文楷状元及第前夕之作,又经戏曲名家桐城左潢点窜,以太湖曲子戏声腔体系来进行创排《菊花新梦稿》符合清乾嘉时代特征。复排《菊花新梦稿》是对赵文楷文学成就的致敬,同时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回望。这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赵文楷个人的风采与魅力,更能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历久弥新。通过舞台的再现,可以使观众更加直观地理解文人剧的艺术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菊花新梦》太湖曲子戏非遗文化传承之路
《菊花新梦》的创排是太湖曲子戏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一步,目前还处在倡议构想阶段,未来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通过将传统文人剧以太湖曲子戏非遗和现代观众更易接受的形式呈现,可以有效地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此外,这也为戏曲的原始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表现手法,使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的支持、专业人士的参与以及公众的认同和参与。通过创排《菊花新梦》太湖曲子戏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社会各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胡小明)
手机扫一扫也能查看
版权所有:安徽科技新闻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Copyright © www.ahkj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34120220005 |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4116号-1 |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51号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 举报邮箱:282894585@qq.com、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248号交通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