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科技报旗下新闻网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
  • 安徽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速览

    皖美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 | 年味升腾 欢闹新春

    来源:安徽新闻网 责编:王雨若 发布:2024-02-08 15:02:49 0

    吴晓征

    中国人对年味的追寻是刻在骨子里的。雨雪飘洒旅途,通往乡土家园的路如此不易,人们仍然带着欢声笑语启程,奔赴亲情最浓、地气最足、文旅最活的地方,把时间的“余额”留给亲人、朋友和一方牵挂的土地,在情感磁场和文旅大餐中疗愈、放飞、充电,节后再“满血复活”。

    安徽正用长存常新的地域特色文化,用土味与潮味结合的民俗活动,用在全国性热潮中不断“卷”出高度和硬功夫的文旅产品设计,锁住浓浓的年味。

    守住年味,就是用精致化、体验化、现代化的文化创新发展果实,守住最重要的过年仪式感,守住国泰民安、家国同乐的集体心理情感氛围。

    900多年的寿县宋城墙上,喜庆美好的巨幅大红春联挂起来;芜湖古城、安庆体育馆等,“玉壶光转鱼龙舞”的璀璨灯会亮起来;从徽州庙会、大别山“村晚”到皖北大集,一条条纸龙、草龙、鱼龙、板凳龙等红红火火地舞起来。一场场“三下乡”活动、联欢会、“村晚”等热闹开演,一台台电影、歌舞、折子戏送到街道、社区、车站、古城、古村……

    “皖美过大年”系列活动,不到腊月半就开始预热,一天一天升温,上千场活动一直热热闹闹办到正月。大江南北、城市乡村、线上线下,展现热火朝天的烟火味儿、文化味儿。传统的底色添加现代的线条,春节在安徽有了越来越多“新的打开方式”。

    安徽的年味,升腾在庙会大集“神龙摆尾”“见龙在田”的“龙味”民俗文化活动中;体现在文化惠民、科技助农、守护健康的“送福”举措中;弥漫在名家名角、村晚“民星”于乡野大地的燃情联欢中;蕴含在景区优惠、非遗体验、美食品鉴、馆展寻宝、书香团建等干货满满的活动中。欢乐团圆的厚实年味,实实在在落在人们的唇间、眼前、耳边、心中,不负人们一年辛苦劳碌中的等待、期盼。

    生活在变,环境在变,春节团圆祈福的文化内核始终没变。我们一方面要做好除陋习的“减法”,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加法”,不断振兴传统节日,拓展传统文化内涵,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促进文旅繁荣发展。

    传统节日里蕴藏着我们世世代代的文化基因。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正化作江淮大地上强劲的发展脉动。这个甲辰龙年,我们要热热闹闹地过好,让“我们的节日”成为历史传统、文化特色、时代风采的“集合”,让文化得以传扬,乡愁得以安放,消费更多释放。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应当被时代之光照耀得更多姿多彩、亮亮堂堂。

    江淮一家亲、情满中国年,源源不断向人们提供社会效益、经济产值、情绪价值,这契合发展的逻辑、时代的刚需、群众的心愿。

    近日,六安市新华书店工作人员布置完善龙年新春图书展台。本报通讯员 田凯平 摄

    2月5日,在黄山市徽州区徽州雕刻博物馆,市民和孩子们饶有兴致地观赏“祥龙”题材文化艺术精品。本报通讯员 曹晓东 摄

    日前,明光市文旅局负责文旅民生的工作人员在三界镇梅郢村走访村民,旨在为厚植乡村文化底蕴、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本报通讯员 王绪波 邓 亚 梅 文 摄

    日前,在合柴1972当代美术馆B馆,合肥第二届摄影艺术双年展开幕,吸引不少观众前来参观。 本报记者 温 沁 摄

    手机扫一扫也能查看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址举报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感谢各位监督反馈。
    • 举报网址:https://www.ahkjxww.com/yaowensulan/27763.html
    • 广告 重复、旧闻 格式问题 低俗 标题夸张 与事实不符 疑似抄袭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