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科技报旗下新闻网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
  • 安徽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创业

    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远离超时工作

    来源:安徽科技报 责编:孟宇婷 发布:2022-12-10 11:12:19 0
      据《工人日报》报道,今年“双十一”期间,快递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入超长“待机”状态,一些网络主播表示每天要连播3场,每场直播3至4个小时,整个人“被掏空了”,由此引发的劳动权益问题备受关注。
      新就业形态工种普遍具有订单任务量化、计件制等特点,收入标准公开透明,便于劳动者灵活选择,但也意味着收入依赖工作时长,导致超时工作成为常态。例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曾针对一线城市网约车市场调研发现,大部分网约车司机日均工作时间达11.05小时,74.76%的司机一周出车7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新就业形态领域的超时工作现象损害劳动者身心健康,亟待依法解决。结合新就业形态领域用工特点,加快相关立法进程,明确从业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实质劳动关系,要求用人单位将劳动者工作时长严格控制在合理区间。强化市场执法,掌握用人单位实际用工状况,第一时间发现并纠正超时用工行为。鼓励公众反馈违规线索,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将超时用工现象暴露在“阳光”下。若用人单位长期管理不到位、隐瞒篡改用工数据,应依法从严从重处理,视情况取缔经营资质,震慑相关行业不良风气。
      快递平台规定骑手每月完成一定任务量才能拿到“最高单价”;网约车公司对出勤时间较短、完成订单量较少的司机“降级”,系统自动减少派单……用人单位运用此类算法,初衷是为了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增加个体劳动产出,实现效益最大化。但是若一味追求效率,无疑助长从业人员的焦虑紧张情绪,为完成任务量只能“自愿”超时工作。可见,为避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困在”工作时长里,用人单位职能部门应任用懂算法、会技术的专业人员,分析用人单位的用工算法是否有不合理之处,确保算法“以人为本”。用人单位还应主动优化现有算法,解决派单距离过远、接单等待时间过长等资源“空转”痛点,帮助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收益。如此,从业人员无需超时工作既可获得满意劳动收益,用人单位也能借此树立良好口碑,吸引更多优质人才。
      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远离超时工作,既要求用人单位做好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也要引导从业人员“量力而行”。《工人日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网约车司机在一家平台选择停止派单后,并没有选择立刻休息,而是打开另一家平台继续接单,平台强制休息的措施无法发挥作用。职能部门可与用人单位携手,开展劳动健康宣传活动,帮助从业人员了解超时工作隐患后果,强调按时休息的必要性。对表现优异的从业人员,用人单位可制订长期职业发展规划,激励劳动者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新就业形态领域持续“发光发热”,成就职业梦想。 (梅麟)

    手机扫一扫也能查看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址举报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感谢各位监督反馈。
    • 举报网址:https://www.ahkjxww.com/chuangxinchuangye/3994.html
    • 广告 重复、旧闻 格式问题 低俗 标题夸张 与事实不符 疑似抄袭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