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科技报旗下新闻网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
  • 安徽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制在线 > 法制在线

    新媒体时代的阅读焦虑

    来源:安徽科技报 责编:王雨若 发布:2022-11-30 16:11:52 0

    如何再次拿起书,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已经成为一个引起许多人焦虑的问题。比起直接去读一本书,现在人们更愿意花一条短视频的时间去听自媒体博主讲书。类似新东方等公司转行开启电商直播卖书的赛道后,一方面,书籍的销售量更为可观,另一方面也令人深思,以新媒体的方式卖书、买书固然方便,但能否真的让人找回阅读的感觉呢?

    “读书”与“数据量”的频频挂钩,无疑体现出新媒体时代全民的阅读焦虑,人们正争相以新媒体的方式取代传统阅读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和知识。比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站近日(2022年11月4日)公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的评审结果,一档由百度百家号与中信出版集团联合出品的《深夜书房》读书类网络综艺节目名列其中。这档节目从今年3月上线后,在两个月内就迅速达到三千万全网播放量。

    尽管“读书”与“综艺节目”的联合听起来颇有混搭的意味,但却符合新媒体时代的阅读新趋势。其实读书节目不乏经典之作,比如中央电视台已出品三季的《朗读者》就是这类趋势的代表。但与《朗读者》强调阅读中凸显个人成长、情感体验等特色不同的是,作为一档“网综”节目,《深夜书房》的模式则是更具新媒体传播特色的“文化对谈”。每期节目邀请学者、文化名人、素人组成三人小组,分享各自对一个新媒体热点话题的看法和相关阅读心得。

    观众通过观看读书综艺,倾听嘉宾对书目的解读和分享,来获得相关话题的知识,以缓解自己在信息不足和见解缺乏等方面的焦虑。这也体现出新媒体时代这种获取信息、吸取知识的路径,与阅读所需要的思维方式有本质区别。在《娱乐至死》这本书里,作者说:“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天气预报有时有用;对于投资者来说,关于股票市场的新闻可能有用;但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信息都是不起作用的,至多是为我们提供一点儿谈资,却不能引导我们采取有益的行动。”如果沉迷于我们实际生活并不相关的新媒体网络上的短视频谈资,就让原本可以用来挖掘人生意义的时间白白流失。

    更何况,现代人一天接受的信息量甚至可能是古代人一生的信息量。获取信息越多,当然有可能利于人们开阔视野,打破认知上的局限。但是,又难以摆脱数据和算法带来的信息茧房,每个人都倾向于获取自己喜欢的信息,而新媒体的运作机制又强化了这一点,让人越来越生活在同温层之中,兴趣爱好甚至是思维方式都会越来越固化,慢慢看不清世界本来的样子。而读书比起新媒体的传播,具有更大非功利性,它不要求在短时间内解除信息焦虑,而是强调阅读的过程。靠阅读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也更具有整体性而非碎片性。

    对于广大观众和读者而言,要想打破新媒体时代的阅读焦虑,最重要的是认清读书网综和短视频背后的商品逻辑。新媒体时代的阅读生态乃至文化生态,在接受数据思维后,它的底层逻辑终究是一种商品生态。观众和读者在追剧读书网综、浏览短视频、观看电商直播卖书时,在当下体验到的并非阅读和获取信息的快乐,而是购买的快感。购买者,以短视频讲书的方式,获取三言两语提炼的“核心观点”,省去自主阅读的过程,实现对“干货”的虚拟购买,获取到的是阅读焦虑的满足。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和读者贡献自己的点击率和注意力,只能换来消费者特有的虚拟的点赞权与转发权,而非知识。

    那么,生活在新媒体时代的读者该如何解除深层的阅读焦虑,该如何获取真正的知识并实现自我提升?最终只有依靠自律,再次拿起书亲身阅读。正如参与网综《深夜书房》的科普作者李永乐在节目中所言,要想自我提升,摆脱视野受限和信息焦虑,“多读书仍然是获取更多回报最可靠的办法。所以,不用花心思去另寻他法,读书仍是最佳出路。”(栗梓茜)

    手机扫一扫也能查看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址举报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感谢各位监督反馈。
    • 举报网址:https://www.ahkjxww.com/fzzx/3366.html
    • 广告 重复、旧闻 格式问题 低俗 标题夸张 与事实不符 疑似抄袭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