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的前提下,成都、宁波等地教育部门先后表态将逐步推动高校恢复面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设施。这对综合利用高校体育场地、满足全民健身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2021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包括高校在内的事业单位体育场地面积在全国体育场地面积中占比最大,超过40%。另外,早在2017年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要求,学校室外场地设施,如操场、球场、田径场跑道等要先行对社会开放,室内场馆设施开放由各校提出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然而,近年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率仅三成左右,与群众期望值相差甚远。
为何不少高校不愿开放?高校体育场地普遍规模较大、设施较新、管理较好,适当对外开放既共享了运动资源又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然而,从高校角度看,此举确有隐忧:少数校外人员进校后,车辆乱停乱放或占据了教工内部停车位,阻碍了校园正常交通秩序;一些球类运动对抗性较强,校外人员不时与师生发生争执;校外人员在校内锻炼时出现伤病或意外,校方是否需要承担责任,责任占比多大?校外人员增多可能会使本校师生的运动需求难以得到充分保障等。这些情况易造成不可控问题,让高校管理层产生“费力不讨好”的顾虑,从而限制体育场地开放的步伐。大多数高校要么不对外开放,要么需要由师生带领或开具准入证明才能进入,入校锻炼十分不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群众性健身需求日益高涨,专业化体育场地更加必不可少。对经常参加运动锻炼的人群而言,某些小区的全民健身场地偏小、设施数量不足且功能单一,公共体育场地往往人满为患,付费场馆价格并非人人负担得起,多方对比之下,高校体育场地重要性和适宜性就较为突出。
学校包含着重要社会体育资源,理应更广泛地面向公众。推动高校体育场馆有序开放和资源共享,就应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构建高校体育场地良性运营机制。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加强部门协作,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政策体系。
高校应迈出开放场地“第一步”。例如,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外开放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场地开放时间,最大限度保证其功能发挥。针对校外人员,可在政府指导下适当收费,通过价格机制合理调节资源配置。群众应提高文明自觉程度,遵守高校体育场地规章制度,不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在运动过程中做到文明有礼。期待在各方努力下,高校体育场地能实现常态化对外开放,并为更多中小学体育场地开放作示范、带好头。(殷骁)
手机扫一扫也能查看
版权所有:安徽科技新闻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Copyright © www.ahkj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34120220005 |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4116号-1 |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51号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 举报邮箱:282894585@qq.com、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248号交通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