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科技报旗下新闻网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
  • 安徽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速览
    凤台县试点联合互助机制,让社会救助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救急难”,救了急解了难暖了心

    来源:安徽新闻网 责编:周雪晴 发布:2024-03-27 16:03:20 0

    “自从俺有病后,村里互助社送来了救助金,还给办了低保,日子有了新盼头……”3月16日,春日暖阳,刚做了化疗出院回来的凤台县刘集镇彭圩村沟东队村民苏东军,坐在自家门前晒着太阳,和记者拉家常。

    从2022年10月试点“救急难”互助社以来,凤台县投入200余万元全域推进,实现全县16个乡镇、250个村(社区)全覆盖,社会参与、主动发现、精准衔接、及时纾困,让社会救助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急难群众的“输血点”

    现年58岁的苏东军是彭圩村的防返贫监测户。脱贫后,原本日子越来越好,不料去年10月份苏东军被确诊为食道癌,需要长期住院化疗和长期吃药维持。然而,祸不单行,一个月后,妻子又因车祸撒手人寰。一连串的打击,让苏东军近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村里立即启动救急机制,依托互助社,先送去2000元救急金,并迅速为苏东军办理低保,把他作为村里的重点救助监测户,持续关注和救助。”彭圩村党支部书记彭海说。

    2023年的一天,丁集镇依沟村张庄队村民徐国兰下田干活时,因操作不当被旋耕机致伤,造成双腿高位截肢。为治疗,家里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费,还欠下外债。当年7月,镇“救急难”联合互助社启动急难救助机制,送去2万元临时救助资金。

    2022年10月,凤台县选择两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启动“救急难”互助社试点工作。2023年8月,在民政部门主导下,全县16个乡镇“救急难”联合互助社相继成立,并负责各村(社区)互助社的注册登记。

    “截至目前,全县250个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全部进行了注册登记。2023年依托互助社平台共救助1189人,发放救助金200余万元。今年1、2月份共救助221人,发放临时救助金42.4万元。”凤台县低保中心主任李浩告诉记者。

    “‘救急难’互助社已成为群众身边的救助站和输血点,不用出村、不用上报、及时快捷,通过互助社理事长会议决定,即可启动救助。”凤台县民政局局长宋维玉说。

    基层纾困的“造血站”

    郭郢村是凤台县新集镇中心村,也是该县成立“救急难”互助社首个试点村。

    该村“90后”村委委员兼互助社协理员张婷婷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互助社的资料统计、材料审核以及上门关爱救助等。

    “互助社成立后,不仅多了一个抓手,更添了底气。以前多半是群众到村里申请帮助,现在是入户问民所需,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张婷婷说。

    互助社成立后,村里的一些商户和种粮大户纷纷主动捐款,三百五百的都有。郭郢村党支部书记郭守春告诉记者,村“两委”决定,从试点当年开始,每年从村集体经济中拿出1万元,纳入到互助社的救助基金。

    苏奎是刘集镇彭圩村的种粮大户。2023年11月,村“救急难”互助社刚成立,苏奎就主动来到村里,捐出3000元。他说:“这是一件帮助村民的大好事,每个人都或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互助社给了我们一个献爱心的便捷通道。”

    在凤台县2024年救急难互助社募捐统计表上,记者看到“6000、19310、30000”等闪动着爱心的数字。杨村镇曾圩村党支部书记曾林告诉记者,该村在深圳发展的爱心企业人士童家群得知家乡成立互助社后,一次性捐款3万元。

    仅今年春节期间,杨村镇有20多个村“救急难”互助社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节的时机,开展了集中募捐活动,共筹集资金15万元。

    “‘救急难’互助社形成了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有力地凝聚和引领了社会力量的参与。县财政每年预算资金153万元纳入互助社救助基金的同时,社会捐款的源源不断输入‘造血’,保障了互助社的‘输血’。”宋维玉告诉记者。

    温暖民心的“热力源”

    “今年春节前后,我们遇到了极寒天气,镇政府拨付3万元专项资金,并联合互助社为全镇200户有需求的低保户和五保户购买了羽绒被,保障他们温暖度冬。”凤台县新集镇民政所所长、联合互助社理事长熊安坤说。

    熊安坤介绍,联合互助社成立后,镇里的商会就主动与他们联系,捐助6万元善款用于互助资金的同时,还与镇联合互助社一起对镇里的低保户、五保户和急难户进行了物资慰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凤台县依托“救急难”互助社这一新平台,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建立健全了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将“呼声”变为实实在在的“政声”,赢得了群众的“掌声”。

    “我们依托覆盖全域的‘救急难’互助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大力实施对社会救助对象中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探视、照料等服务。”宋维玉说。

    “2022年,我们投入项目资金28万元,依托互助社通过专业社工组织对全县16所公办特困供养机构的337名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开展情感疏导。”李浩告诉记者,2023年投入项目资金24万元,为590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每季度进行一次上门探视、室内外保洁、洗衣被、理发等家政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乡镇和村互助社在做好日常探访与救助的同时,还协助本地供养机构的老人组织开展茶话会、游戏、音乐和地方小戏表演等活动,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老有所盼,安度晚年。

    “妻子出事后那段时间,俺感觉到日子到了尽头,整夜睡不安稳,现在心里亮堂了很多……”春阳下,苏东军略显苍白的脸上泛起一团红晕……( 柏松 徐艳友)

    手机扫一扫也能查看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址举报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感谢各位监督反馈。
    • 举报网址:https://www.ahkjxww.com/yaowensulan/30433.html
    • 广告 重复、旧闻 格式问题 低俗 标题夸张 与事实不符 疑似抄袭 其它